欢迎访问“微语·心声”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   >   心理美文   >   正文

父母们,这里有一贴缓解焦虑的良药

作者:    信息来源:    发布时间: 2019-03-13


文章封面

有人问:有没有让孩子成绩迅速提高的办法?


我问她:你孩子第几名啊?


她说:第四名啊,目标是一二名。因为只有这样,他才能上区重点。

我说:我孩子连四名都没有得到,我可没有资格指导你。

她绝望了:啊?那我找谁呢?我给孩子每天一对一辅导,周末还花大价钱找特级教师上课,孩子还是上不去,如果考不上市重点,不就前功尽弃了吗?

我无言以对啊,我真不知道考上市重点是不是就代表前途光明,但我知道,如果这个妈妈不改变心态,孩子的日子一定很煎熬。

- 01 -

为什么那么多人会焦虑?


其实回顾我们小时候的生活,几乎没有听过焦虑这个词。

第一次听这些词,是千禧年前后,国家逐渐破除铁饭碗,新闻里说很多人感到了生存的焦虑。

那时候人群开始分为两种,一种是农村人口要在城市谋生存,一种是城市人口要在市场经济里争上游,一个是要立足,一个是要更好,但状态殊途同归,就是满腔的担心和焦虑。


而很多八零后,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代表,除了就业和买房压力,还要面临前无古人的养育压力。


因为世界变化太快,未来不确定性增加,加上媒体的消极宣传:诸如多种人才会被淘汰,不走到食物链顶端就可能没有饭吃,食品安全和气候环境堪忧,病毒变异……

凡此种种,让新时代的父母们,有充分的理由去感受恐慌和焦虑。

于是我们不再是童年里无忧无虑的孩子,内心充满了焦灼和担忧。而正是这些看不见的情绪杀手,驱动着我们在养育的过程里,走向两个极端,要么极其严厉,要么极端保护。

因为我们害怕啊,害怕不监督就会耽误了孩子的前途,担心不多加保护,孩子就没法安全长大。所以我们好像没有第三种选择。

但是正是这样的焦虑,成了养育最大的牵绊和阻碍。



- 02 -

焦虑的危害到底有多大?

我认识一对妯娌,都是农村人,一个姓李,一个姓刘,家庭人口和收入甚至住房都差不多,而且都养了一个儿子。更稀奇的是,两个孩子小时候学习都一般。

但不同的是,李妈妈从小就对孩子特别信任,无论孩子是考了三十分,还是六十分,她都每天给她煮个鸡蛋吃,孩子跌倒了,搞脏了,她也不骂。

而刘妈妈则每天问孩子:老师有没有表扬你?今天考试得了多少分?

每当孩子回答一般的时候,她就指责:这么差劲,以后找不到工作只能捡废品,喝西北风。

两个孩子都读了普通高中,李妈妈继续每天乐呵呵的给孩子做吃的,逢人就说自己儿子聪明,懂事,如何如何。

刘妈妈继续着急,逢人就求助:我儿子估计考不上大学了,怎么办啊,以后会不会找不到工作啊。

后来李妈妈的儿子考上了大学,虽然是最普通的大学,但她乐坏了,说比自己和老公都强一百倍。恨不得敲锣打鼓的庆祝。

刘妈妈的儿子读到高二辍学了,说反正也考不好,何必浪费时间。而且为了不喝西北风,就匆忙做上了出租车司机。

李妈妈的孩子读大学期间,就听李妈妈到处说儿子如何能干,已经勤工俭学挣钱了,毕业后,又说儿子找到了年薪十几万的工作。

刘妈妈看孩子开着出租车入不敷出,自己只能拼了命的去打工贴补他,后来儿子结婚又离婚,买房又卖房,最后家庭事业两厢失败,她绝望的说:我这一辈子是要替儿子干到死了。



去年,刘妈妈突然罹患重病去世了,听说临走前一周,为了给孩子挣房租钱,还在工地拼命干活。而她也应了自己的预言:一辈子替儿子白干了。儿子至今仍旧朝不保夕,居无定所。


而李妈妈的儿子真的应了母亲的预言,不仅收入颇丰,找了家境和工作都很好的本地女孩结婚,目前生了一双儿女,日子过得殷实又幸福。

这是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真实故事,结局让人震撼,过去我只在书里看到这样的话:父母对孩子担心,就相当于把孩子带到黑暗,而父母对孩子祝福,就是在把孩子带到光明。

是的,当我们带着美好的希望去祝福孩子,孩子感受到的是接纳和信任,而当我们带着焦虑去指责和否定孩子,孩子就会对失去方向和力量。

所以,不要小看话语的力量,因为每一句话都自带能量和指引,都可能成为孩子人生的预言。


- 03 -

如何释放焦虑?

首先:清理内在消极性信念

其实焦虑看似只是一种情绪,其实都与内在的某种消极信念有关。

比如:你认为孩子一着凉就会生病,所以你每天盯着他穿衣服,晚上跑去给他盖被子。

你认为孩子必须能说会道才有人喜欢,所以想尽办法撬开孩子的嘴,每天要他不停的说话。

你认为必须成绩拔尖,考不上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,所以你会把成绩看得比什么都重要。

你认为社会很乱,坏男人很多,所以你控制孩子出门时间,每天让她穿得严严实实。

综上,每一种消极信念,都会带动父母的控制行为,也是让孩子惧怕世界,丧失力量的开始。所以,瓦解这些信念,是缓解焦虑的第一步。



第二步:脱离集体意识的影响,找到孩子的优势资源

当我们深受集体意识影响,认同社会是充满竞争的,未来是不可控的时,我们就会把困难放大,而忽略了孩子身上本来就有的资源。

就好比总感觉孩子柔弱无比,世界又充满荆棘,那么我们离开孩子寸步,就会为他担忧。

好的办法,是从集体意识出来,用爱的眼光去观察孩子,找到他身上的优势资源,并写下来去读,然后根据这些资源,去一一匹配他适合的人生路。

比如他画画很好,他可以做设计师。他体育很好,可以做体育老师或健身教练。他身高有优势,可以去打篮球。


他喜欢做饭,可以做高级厨师,哪怕他很会玩游戏,还可以做游戏开发工作(的确有个妈妈告诉我,他孩子在高中阶段每天还玩游戏,现在已经进了腾讯做游戏开发。只要父母真正相信孩子,他们的潜能是无限的)……

心理学家说,每个孩子都存在三种以上的未来,他们天生有创造人生的各种优势,只要父母善于发掘和保护这些优势,他们就找到合适的人生。


第三步:做好自己

推荐一本书叫做“一念之转”,讲的就是如何用几个简单步骤转化我们的情绪,甚至是生活状态。

其中最触动我的一点,是如果我们希望身边人去做什么事情,活成什么状态,其实只要我们先去活成那个状态就好了。

比如我在看到孩子作业拖拉的时候,我不会去责骂他,而是默默跑到书桌前,做自己的事情。当我放下改变他的执念,认真的做自己的事情,他就会自动调频,也去为自己的事情负责。

是的,所有焦虑的父母,都是出于对孩子深切的爱,但当我们发现这份爱已经变成了控制,甚至是一种诅咒,我们必须做出改变。

去活出自己喜欢的生命状态,找到孩子的优势资源并积极赋意,然后带着祝福和祈祷,做一个淡定而有力量的陪伴者,你将和那位李妈妈一样,能够见证到孩子灿烂的未来。


作者简介:周周 / 心理咨询师,用爱和智慧去理解生活。

来源:壹心理

 

 Copyright©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. 曲阜师范大学 工会(心理健康服务中心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