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“微语·心声”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   >   心理美文   >   正文

这个时代,你还在比较“别人家的孩子”吗?

作者:    信息来源:    发布时间: 2019-04-17

一位闺蜜是8岁女孩的妈妈,深夜发来信息:“和孩子一起练舞的同学,入选电视台少儿节目。自己孩子却没被选上。我怎么感到很失落呢?”

我问:“你希望孩子成为舞蹈演员?还是考试加分? 还是培养气质?”

她想了想回答说:“只是作为爱好或技能罢。”

我说:“上台锻炼机会是不错,也让家长有荣耀感。但是孩子的人生,是长跑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。

或许舞蹈不是她最擅长的,她其他的兴趣和优点是什么呢?”

闺蜜思路大开:“她喜欢语文,在社区小记者站担任小负责人。是我老盯着别人孩子长处,自己太紧张了。”

很多对自己评价低的孩子,感受不到自我价值,很大程度上来自父母的过度比较。

在澳洲读名校的学生Thomas,和我聊天时不敢抬头,也很少交流。

他按照父母意愿读了金融专业,但他一点也不感兴趣。

我问他:“你父母怎么和你商量的专业?”

“他们说,你表姐Lucy,不费劲就考上了美国名校金融系。你才去了澳洲,也读个体面的金融专业吧。”

Thomas说,“我一度陷入轻度抑郁。我很喜欢设计,但一提到这个想法,就被唠叨的狗血喷头。他们觉得我幼稚可笑。”

攀比思维的狭隘,加上父母的控制欲,造就了为大人旨意而活的孩子。

每个孩子就像是不同的种子。

发展心理学家、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·加德纳博士给出了科学的解释,就是他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。

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,主要是由语言智能、数学逻辑智能、空间智能、身体运动智能、音乐智能、人际智能、自我认知智能、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。

我们每个人,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。

有的孩子可能对数学逻辑一直不开窍,却在身体运动智能上有卓越天赋。

在应试教育压力下,家长最常犯的错误,就是去单纯比较成绩,来评价孩子。



这是一种常见的场景:

一个热爱运动、但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,遇到简单粗暴的家长:

“你看人家小A,这次又考了100分,你呢?好好反思吧。”

“运动能当饭吃吗?以后考不上大学,你怎么养活自己?”

这种暴力沟通,对超级热爱运动,但数学逻辑、自然认知较弱的孩子,是很大的打击。

孩子在学习方面产生无助感,运动智能也被贬损,被家长评价为懒惰、不求上进。

这种沟通模式,让孩子对学习更加抵触,形成恶性循环。

如果家长能够尊重孩子,去看到他的潜力和兴趣,就会开启新的沟通模式:

“练习完篮球,我们的约定是七点钟写作业,对吗?”

“你在课堂上很认真,成绩比以前进步了。”

“你在运动方面不放弃的精神,让妈妈也很佩服。”

或许孩子长大后不一定是专业运动员,但他的优点被妈妈用心看到,他更容易建立对自己的信心,去接纳自己,也不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排斥感

也或许以后,他在运动领域发挥优势,成为卓越的游泳教练,甚至是射击教练呢。

一位朋友辞去了大学老师的工作,成为专业的潜水教练,有资质在世界各个最美的海域,教授潜水这项技能。

参考多元智能理论,这位朋友有机会发挥了运动智能,并和职业发展结合,去探索精彩的人生体验。

台湾知名教育家金树人教授对此有相似的解读:

“每一个人,每一株植物,每一只动物,都有天生的使命——完成如其所是的自己。

玫瑰不会用天堂鸟的形式完成自己,即使天堂鸟是七彩夺目的;

大象不会用蜂鸟的形式完成自己,即使蜂鸟是轻盈灵巧的。”

如果爱孩子,请尊重他的天性和优势;

面对学习相对弱势的孩子,你的耐心陪伴,将让他看到希望,感受到爱的力量;

每个孩子,都不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;

每位家长,都可以更好地和孩子沟通,从检视自己的语言,不再轻易说“你看人家‘小强’”开始。

 

 Copyright©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. 曲阜师范大学 工会(心理健康服务中心)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