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.过分关注别人的人在寻求一种允许
当你做一件事时,总是过分关注别人,特别想获得对方的夸奖和认可。
其实你是在寻求一种允许——去做吧,这样是可以的。
就像是你在寻求一面镜子,寻求这个镜子里的人对你说:这是可以的。
如果你觉察到这一点,就会发现,可以自己对自己说这一句话:这是可以的。
02.为什么对他越好,他越想逃?
我们总以为,我对别人好,可以换取别人对自己好。
这在普通的关系里,或许能成立。
但在亲密关系里,如果对别人过分地好,可能会有这样的结果:别人不一定会尊重你。
甚至,还会导致亲密关系的疏远。
因为好人在付出的时候,容易给别人制造内疚和亏欠感。
但在这个世界上,人最讨厌的一种感觉就是:我是个坏人,我欠你的,我内疚。
所以好人的亲密关系里,比如说好人的孩子,为了逃避内疚感,他会选择远离好人。
因此,在我看来,好的亲密关系很关键一点在于——真实。
03.讨好,等于示弱
你以讨好的方式,和别人构建了关系,同时你也是在跟别人传递一种感觉:
我是一个不够好的人。
这是一个经典的投射:只有觉得自身是不够好的人,才需要对别人特别好,才能得到别人的喜欢。
04.人为什么更容易把自己代入受害者?
相对而言,
人更愿意面对「我被伤害了」的感觉,
而难以面对「我伤害了你」的感觉。
05.拖累症,是如何代代相传的?
在婚恋关系中,如果你找了会拖累自己的人,对方完全在剥削、损耗你,让你活得痛苦不堪,这其实是严重拖累症的一个证明。
之所以在成年后会选择这样的伴侣,通常是因为你在原生家庭就已经被自己父母拖累。
虚弱的父母,不足以把这个家庭支撑起来。
他们需要孩子成绩好给自己长脸,肆无忌惮向孩子传播负能量……
所以孩子被迫扮演父母的角色,接受他们的拖累,并且会认为这是理所应当。
按说成年后,可以活得轻松一些。但未觉察的人,却还在不断重复旧的模式。
06.心理问题的源头并不是痛苦
心理问题的源头是否认痛苦。
比如抑郁症形成的一个原因是,有一个重大丧失(比如亲人离世)后,但不愿意面对,把这个悲惨的事实完全否认掉。
然而,这种悲伤一直存在内心深处,它不断发酵,后来就成为一种抑郁。
来源:公众号【武志红】